“丝路期刊集群”成立暨首批意向加盟期刊签约仪式举行
4月29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党委宣传部、出版社承办的“丝路期刊集群”成立暨首批意向加盟期刊签约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西安交大国际留学生代表以及近百家期刊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川鑫在致辞中表示,“丝路期刊集群”作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期刊实践,将为“连接中外学术文化,释放古都文化活力”搭建新的平台,创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的文化桥梁和纽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吸纳中国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优质期刊,有序壮大刊群规模,充分聚合高质量的国际期刊资源,激发我国期刊的创新发展活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水平的期刊,打响以中国为主导的期刊集群品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新媒体与网络》主编、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李明德作为主编代表致辞。签约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张丛、北大方正公司学术期刊产品部副总经理付洪韬、KeAi公司总经理马恒洁分别围绕各自领域介绍了“丝路期刊集群”。爱思唯尔(Elsevier)全球科研数据平台部内容与政策首席产品经理陈秋霞作“摘要和引文数据库助力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主题报告。
“丝路期刊集群”首批加盟期刊共41种,其中“西交刊群”32种期刊整体入驻。 SILK、《丝绸》《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陕西中医》《陕西医学杂志》《空军军医大学学报》《棉纺织技术》《中国油脂》《弹箭与制导学报》等9种由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首批加盟,并与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签订加盟意向书。
“丝路期刊集群”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旨在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立对全国、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化综合性高端学术期刊集群,提供全流程、标准化、数字化的综合出版服务,覆盖理工、人文社科、医学、科普等学科,包含中、英等多语种期刊。(记者韦世钰)
“从农田里找问题,在实验室找答案”——河南大学孙晓教授谈“新农科”人才培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11年初,小组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小组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养和训练,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慢慢的变多农户的“心头好”。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4年全世界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